时 间 记 忆
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 13
14 15 16 17 18 19 20
21 22 23 24 25 26 27
28 29 30 31

最 新 评 论

最 新 日 志

最 新 留 言

搜 索

用 户 登 录

友 情 连 接


 
 
 
生殖目的的教育方式与人种质量(转)
[ 2007-1-1 23:57:00 | By: 点灯人 ]
 

生殖目的教育方式和人种质量
 
西方人要孩子其目的很浪漫,一是喜欢孩子,单纯地为了家庭欢乐;二是让自己的血肉从另一层面上延续自己,即再造一个"我"。所以西方人对子女的教育都从生活小事做起,随时随地鼓励他的自信勇敢和坚忍耐劳,为的是让孩子继承自己的品质,即使不超越自己至少也要达到自己。怀着这样的想法,西方人一代比一代强,尽管文明发祥得晚,但能成为后起之秀,能成就"欧洲中心论"一说。美国的文明史虽只有几百年,但美国人则更自信,其素质可用四个字来概括:当仁不让!我就是老大!

 

中国人生孩子的目的就很功利,一是传递烟火,二是养儿防老。老不中用时让子女来敷衍,老无所靠时让子女来养活,用血脉的传承来供奉祠堂里的香火。就这么简单,听上去很不尊严,很不纯粹,甚至还很残酷,很恶心。"不要孩子,你老了怎么办"就是一个老来能否善终的生存问题。"抱上孙子"的 天伦之乐是中国人的终极理想,是人生落幕前的最后华彩,是美满生活的最高境界,至于孩子生下来是否活得体面贵重则无所谓。所以传统的中国人对待生育,往往只问生养不问教育。而现代的中国人呢,又过望于子女,期待其成龙成凤以弥补自己今生的种种不如意。总之,各个功利十足,全忘了生育的最原初目的是为了快乐。

 

从秦皇汉武的古代大帝国到备受欺辱的近代寡民弱国,古代中国人的人种质量可谓一代不如一代。看以往外国人拍的老电影老照片,古代中国人的形象是这样的:长辫子,长袍子,满脸菜色、目光迟滞、面无表情、神态谦卑,唯唯诺诺,小心拘谨的样子。有气节的中国人也有,但凤毛麟角,往往都是家学渊源,受很好的教育,属于"仕"的阶层。而芸芸众生因为诞生得莫名其妙,成长得稀里糊涂,就无法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来。有条件受教育的世家子弟往往争先恐后地去嫖去赌去败家,哪里还有争强好胜的国民性。为什么?古代中国人为了自己早抱孙子,往往给其刚步入青春期的儿子娶亲圆房,孙子当然先天不足。而其儿子自己尚不自立又如何教养孙子?自己既然不会教育,就把希望全权交给老师,把老师的地位抬高到如同父亲的高度。师父师父,不管师德如何,其权威是不可动摇的。传统的中国人习惯对孩子说:到学校听老师的,不许和小朋友打架,有人欺负你,就告诉老师。所以,20世纪以早的中国男人不仅自己不好斗,反而很奇怪西方和东洋的男子怎么那么好斗!那些家长还习惯对老师说:孩子就交给你了,不听话你就打,我们放心让你管。于是,禽兽教师猥亵男童奸淫女童的事情,自古以来得以隐瞒(囿于观念没人告发)。但近年来观念变了,这种败行就格外地显得多(上网搜索"禽兽教师")!由此,很多人便不信学校那一套,允许孩子退学自己发展个性和专长。

中国人功利化的生殖心理直到21世纪了,还在发生着作用。乡下的父母以死相逼,求进城的儿子结婚生子,否则就称死不瞑目。不是吗?很多乡下人自己的生存都很没质量,却展转外地去多生几胎,然后象小鸡小狗一样满大街放养着,以为给他口饭他就能活。近年城乡结合部屡屡被车轧死的幼童,百分百都是民工的孩子。那些满脸鼻涕冻疮的孩子,躺在其爹妈的售货车上在菜市场展览,从小就开始培养做"人下人"的心理习惯。能让其长大后心理健康就很不错了,根本别想指望其能象西方人那样自信。

我们都觉得外国人气质好,即使他在本国只是个园林工或清洁工呢。他们的教育方式合理,民族心理健全。比如做爸的出差了,会对儿子说,家里就你一个男子汉了,要懂事听话,保护好妈妈。做妈的呢,则对儿子这样讲,别人打你一拳,你一定要回他一拳,我们家不出胆小鬼。所以他们尽可能地减轻了城乡差别,而保持了坚强勇敢快乐开朗的性格。

中国城里的文化人到是没了乡土的烟火观念,却要么借口自己不能给孩子一个稳定高质量的生活,就暂缓迎接孩子;要么就残酷地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让其给自己"长脸"。 总之,生孩子在中国人心中,不是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生命过程,而是负载了种种功利选择种种不纯不净的因素。甚至专门有人为了报复那个负心汉而执意把孩子生下来,做亲子鉴定用(南京某电台未婚女记者所为)。更险恶的是为了挽救绝症的大孩子而生个小孩子做移植骨髓用(医生作家毕淑敏著《血玲珑》)。如此地自私,哪里管孩子成年后的尴尬和自卑,孩子的生命尊严何在!

因为生殖的目的确实决定着人种的质量,并不是有生殖能力的人都适合生育。只有当你没有太多自私的功利想法时,再度德量力,看看自己是否能为新人制造一个好环境再说。

 
 
  • 标签:生殖 教育 质量 
  • 发表评论:
     
    天涯博客 天涯博客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